杭州外语导游预订
当前位置:首页 > 导游资讯

杭州力绘“幸福生活城市圈”


www.hztourguide.com   2012/4/16 21:12:05    来源:杭州英语导游

很久以前,西湖是一个浅浅的海湾。后来,堆积的泥沙封住了其与大海的通路。再后来,海水终于退去,一个被后人称之为西湖的湖泊出现在了东南大地。

  这片洼地的嬗变,从来没有因为岁月而停下脚步。引钱塘江水、疏浚内河航道,如今,西湖一次又一次地迎接奔向海潮的通衢。

  从海湾变成内湖,从内湖拥抱海洋,西湖的轮回折射出杭州这座城市的变迁,背后则是如滚滚海潮般气势磅礴的国家战略的演变,而不变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

  杭州都市圈联手打出“海洋牌”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二次市长联席会议将于明日在台州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正是“陆海联动,共赢发展”——长三角城市经济合作。  

  位于长三角金南翼的浙江,背倚大陆、雄踞东海,尽得山海之利。不独是宁波和舟山,浙江沿海各地都在抢下“海陆联动”这盘大棋。杭州把持钱塘江入海口;湖州拥有发达的江南水系;嘉兴占据东海一隅;绍兴靠近宁波舟山港口。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认为,杭、湖、嘉、绍虽不是海洋大市,却各有优势,更要发挥都市圈整体作用。“杭州要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提供智力支撑,凸显人才高地,打造科研基地,带动都市圈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提出建立“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北翼”正是环杭州湾产业带,“三圈”之一正是杭州都市经济圈,“九区”中有多区位于杭、湖、嘉、绍四大城市。

  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说,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和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将以发展海洋经济为契机,立足自身优势、明晰发展定位、深化区域合作,推进长三角地区陆海联动、实现共赢发展,打造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

  “海陆联动是手段,共赢发展是目的。”这是四城市携手共谋海陆联动的内在动因。杭州与周边城市海陆联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带动企业减少物流成本、创新科技,同时也更方便了市民出行、旅游,提升了市民城市生活的幸福感。

  “海陆联动”下挖出幸福金子

  海陆联动为杭州注入了阳刚气质,如果说西湖带给市民游客的笑容源自精神愉悦,那么海洋带来的更多是从产业经济衍生出各种成本的惠利。

  3分钟就可以从萧山到海宁的钱江隧道;京杭运河、杭申线、杭湖锡线、钱塘江、杭甬运河等5大干线航道;新安江、浦阳江、东苕溪、杭余线错落交织的发达水系……一条条沟通陆与海的通道助力杭州都市圈城市迈向“水陆空集聚”的幸福之城。

  有一种说法“公路运输成本一块,铁路五毛,水路一毛”,杭州市港航局相关负责人说,自对航道内的船只进行“一体化”管理后节约的还有时间成本。“同样是上海到富阳的航程,时间比3年前缩短了一半。”

  杭州的产业“两头在外”,这给企业增加了不少成本。“以前,出口货物通关都得绕道上海或广东,跨海大桥开通以及航道的疏浚后,货物从宁波舟山港走方便很多。”杭州一家从事服装出口的老板说。

  海陆联动也为杭州市民短途游提供了更多选择。“以前从杭州到舟山要先坐汽车,再坐船摆渡很不方便,舟山跨海大桥通车后,到舟山比以前节约2小时左右,海岛线路旅游很火。”杭州海外海旅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杭州一直戴着‘资源贫乏’的帽子,民营经济主要靠拼成本、拼出口获得优势。如果把眼光转向海洋,资源应该十分丰富。”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郭鹰博士说。

  “幸福生活城市圈”·杭州样本

  《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研究报告》出炉

  去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幸福生活城市圈”的概念。今年3月,正式出炉的《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研究报告》显示,长三角是全国社会保障最早达到基本全覆盖的地区之一,为居民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长三角居民个人生活幸福指数最高,平均值为“满意”,然后依次是文化建设、社会管理和资源可得性。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主任胡雅龙说,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核心是解决长三角共同的民生问题,落脚点是推进长三角城市民生一体化建设,目的是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调查显示,杭州都市圈是长三角最具备“幸福生活城市圈”建设条件的亚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幸福生活城市圈”试点工作具有典范意义。“杭州连续8次荣获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建设幸福生活城市圈更容易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杭州推广市民卡、公共自行车、环湖公园免费政策等公共服务为一些城市所效仿。”《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研究报告》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长三角“幸福生活城市圈”的实践样本,杭州如何打造幸福生活城市圈?又将绘就一幅怎样的蓝图?佟桂莉说,杭州将以“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为目标,着力建设“三城三区”(三城: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生态型城市;三区:安居乐业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人文法治示范区),努力使杭州经济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幸福。为提升市民幸福感,杭州今年还要推出“十件实事”:推进公交建设;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提升小区居住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进停车场库建设。

  今年杭州都市圈提出了下一步以“民生工程普惠”、“社会管理合作”和“文化生活共享”为抓手的幸福生活城市圈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推进民生工程合作共享,推进基础设施合作共建,推进信息资源互通互换,推进生态环境合作共抓,推进社会管理合作共管,推进公共服务合作共兴,推进形象品牌合作共树,推进文化交流合作共融等。

  解读

  交通

  城际公交繁忙  圈内往来便捷

  4月10日上午9点,杭州华浙广场杭州大厦D座附近,20多名乘客踏上了开往德清的公交车K588。“K588我已经坐了3年多了,不用去客运中心转车很方便。”在德清杭资企业上班的方女士说。

  K588是国内首条跨区域公交线,如今日平均运输量已达2800人次,年客流已突破80余万人次,相当于德清全体居民到杭州来回一趟的人数,四年来平安运送乘客346.8万人次。此后,安吉、海宁、绍兴、桐庐、诸暨等县市也先后开通了到杭州的公交或巴士,都市圈市民的出行更为便捷。

  另一种跨区域快客班线的开通也为都市圈市民解决了后顾之忧。2009年12月25日,海宁开通了省内首条至萧山国际机场的快客班线。随后,桐乡、安吉等多个周边县市也相继开通了萧山机场班线。

  杭州都市圈交通专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建设以及规划中的钱江通道、杭长高速二期、嘉绍通道、都市圈环线等将使“一个半小时交通时空圈”逐步实现,杭州都市圈也将逐渐融合成为一个往来便捷、资源共享的幸福生活圈。

  旅游

  共拥江南绝色 同享吴越经典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历代文人墨客吟咏西湖的诗句数不胜数。今天的城市压力下,到西湖边走一遭总能得到心灵的慰藉。事实上,杭州的美不仅在西湖。“整个杭州是个大花园,不管是杭州本土居民还是新杭州人,都能够充分享受杭州的公共山水资源。”佟桂莉说。

  杭、湖、嘉、绍联旅游资源丰富,联手打造的“江南绝色·吴越经典”品牌也逐步深入人心。今年春节,继续推行“杭州都市圈新春旅游优惠月活动”,四城市共有122家旅游景点、酒店饭店面向都市圈市民推出了特价优惠。

  杭州的张先生一家在优惠月里去德清新市体验古镇游玩,用杭州市民卡景区门票可以打4折,便宜了30元,在德清丽晶大酒店住宿也享受了4折的优惠,一个标间便宜了290元。记者从杭州市旅游委员会获悉,这项活动很受市民欢迎,今年的游客接待量和满意度均创历史之最,四地市共接待游客约66万人次,游客满意度达98%。

  幸福路径

  2007·5 杭州都市圈启动建设,杭、湖、嘉、绍四城市召开杭州都市圈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

  2008·5 杭州都市圈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提出四城市要在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上下功夫。

  2009·6 杭州都市圈第三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四地签署《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行动纲要》,并第一次提出“经济先行圈、生活幸福圈、生态文明圈”。

  2009·12 由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南京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创新力”课题组,对我国(杭州、南京、武汉、长株潭、成都、沈阳)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杭州都市经济圈名列6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之首。

  2010·1 杭州市政府推进杭州都市圈工作第四次专题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打好民生牌、打造幸福圈”理念。

  2011·11 杭州都市圈第五次市长联席会议表彰了杭州都市经济圈“十大品牌项目”、“十大民生工程”、“八大特色工作”。

  2015 预计杭州都市圈建设实现雏形初具、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地位进一步突出。

 

  就业

  就业高速公路  人才流动平台

  安居乐业是生活幸福的基础,杭州都市圈有一条“就业高速公路”,四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共同打造了一个就业信息发布、就业培训交流、人才流动的平台。几年来,共有100多项创业项目四地对接洽谈,意向人数达千余人次。

  安吉递铺镇霞泉村的机修工王师傅准备跟着儿子到杭州生活,又担心到大都市工作难找。前不久,他在村人力资源市场一看,发现4平方米的大型电视屏幕上滚动着杭州及周边地区就业信息。“原来找工作还要去杭州,现在村里就可以灵市面,很方便。”张师傅发现技工类的岗位挺多,心里有了底。

  今年四城市还将举办杭州都市圈创业项目展示会与创业促进就业论坛,实施“万千百”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和“名校名师名专业”战略等项目。

 

  医保

  拿杭州医保卡  在外也能看病

  2007年7月5日,德清县人民医院与杭州市医保实时联网正式启用,成为杭州市医保中心第一家跨地区的定点医院。如今,每月平均约有250位杭州市民在德清刷卡看病。

  杭州市民在安吉、海宁等地医院里也能直接用杭州医保卡看病了,大大方便了在杭州周边旅游、投资、养老的杭州参保人员。安吉县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丁峰平说,每年杭州市民在安吉县刷卡就医的金额大约为几十万元。

  此外,不少节点县市居民到省城医院就医也能用当地医保卡。从浙江省人民医院出院的李美芳,是安吉县桃城社区退休职工。李大姐在省人民医院住院7天花费万元,只支付了自费部分,近6000元医保报销费用直接从医保卡里扣除了。

  医保“一卡通”让都市圈市民真切感受到了便利,如今杭州市医保联网结算的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已扩大至39家。今年在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一卡通”的基础上,率先推进医保省级“一卡通”实施工作。


  杭州景点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留言反馈 浙ICP备11003259号-1   © 2009-2013 版权所有:杭州英语导游网0571-88984828